您的位置 : 卡酷小说> 首页 > 现代言情 > 九千岁外孙

更新时间:2024-06-27 10:25:43

九千岁外孙

九千岁外孙 杨报国 著110101715400

《九千岁外孙》内容精彩,“杨报国”写作功底很厉害,很多故事情节充满惊喜,杨报国朱由校更是拥有超高的人气,总之这是一本很棒的作品,《九千岁外孙》内容概括:通过宫里的事,朝堂上的事,民间的事,杨报国只能做好自己的事,指望不上别人。很快。下面的人找来了十几个曾经管理过庄子的庄头,杨报国都留了下来。“少爷,目前的情况,只要告诉佃户们照旧,就没有什么麻烦,佃户们其实很怕事,只要让他们安稳,就没人会闹事...

《第一章》章节试读:



虽然没有去宫里,但是自家小黄门周进经常去宫里,回来后会把宫里的事情告诉杨报国。

得知最近发生的事,杨报国无法形容。

王安这个人。

怎么说呢。

虽然是太监,喜欢拦权爱财,其实这也是人性,谁又不会这么做呢。

他平日里还能规劝朱由校,哪怕多半同样是为了自己的地位,党同伐异之举,起码还能有点底线。

魏忠贤不同。

魏忠贤出身就不正,行事风格无所顾忌,朱由校年轻,年轻人受不住诱惑,还没有长辈看顾。

接触朱由校的次数也不少,对于朱由校这个人,杨报国自认为有一定的了解。

其实朱由校头脑聪慧,如果能好好培养教育一番,改掉坏的毛病,能做好一个皇帝。

可惜。

坏毛病能毁掉一个人。

例如嘉靖。

人们都说他是大明最聪明的皇帝,可是无论多么聪明,当不能守住底线,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,特别是坐在皇帝的位置,面对的诱惑更大。

通过宫里的事,朝堂上的事,民间的事,杨报国只能做好自己的事,指望不上别人。

很快。

下面的人找来了十几个曾经管理过庄子的庄头,杨报国都留了下来。

“少爷,目前的情况,只要告诉佃户们照旧,就没有什么麻烦,佃户们其实很怕事,只要让他们安稳,就没人会闹事。”

有名庄头卖力的表象,想要告诉杨报国,自己日后会如何管理庄子。

杨报国摇了摇头。

两万亩地,自己打算用来改革,成为试验田,怎么可能按照老路去做。

真要是按照老路,自己也不需要这么多庄头。

十几个庄头,加上他们的家人,几十号人要养,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。

嗯…

杨报国觉得倒也不能这么说。

好像真是大风刮来的。

“少爷有什么想法?”

另外一名庄头发现新少爷不太满意,抢在前面问道。

原来的庄头不快的瞪了眼。

刚才说话的庄头没有理会,大家都是新人,谁也别想骑在别人的头上,想要获得少爷的信任,靠自己的本事。

杨报国没有在意他们的小动作。

“两万亩地,一亩地两年三熟,现在年结不好,大概也就两石粮食,估摸一两银子,收租子四到八成,一年能有个七八千到一万四五千来两银子。”

又有一名庄头说道。

“收八成的租子,心得有多黑?何况南方亩产高,北方历来比南方收租要少,少爷,这租子可不能收多了,收多了,佃户们会闹事。”

有好心的老庄头反对。

“收多收少,全由主家说得算,哪里有佃户们管得着?地可是主家的地,要是觉得租子高,可以别来租啊,又没人逼着他们租。”

“老王头,做人要有良心。”

“老陈头,你是为少爷做事,还是为谁做事?”

两人吵了起来。

看起来两人还是熟人。

“好了,别吵了。”

“你们在我的面前,讨论事情可以,甚至可以提出反对意见,但是不能吵,而且商议好的事情,哪怕提出过反对,也必须认真执行,听懂了没有。”

杨报国不客气的说道。

十几名庄头连忙说听到了。

发了一通脾气,十几名庄头晓得眼前的新少爷,虽然才十四岁,可脾气大,不好糊弄。

“我的地,没打算收租子。”

“嘶。”

“不收租子?”

众人惊讶。

老陈头露出笑脸,看来新少爷心善,是个好主家。

“所有的收成都归我,谁也不许拿走。”

老陈头笑脸僵住了。

老王头也不敢置信,这也太心黑了。

“那谁来租地?”

“告诉那里的人们,愿意种的就种,不愿意种的就离开,但是敢闹事,就不要怪我不客气。”

杨报国态度坚定。

现在大明的控制还很稳定,地方上没有人可以闹出事,就算闹出事,也能轻易的打压下去。

“他们的吃喝,由庄子提供,一起干活,一起吃饭,干什么活,庄子里会安排。”

“懂了吗?”

杨报国问道。

当了一辈子的庄头,十几人都不太懂。

一时间没人回话。

“是不是像大作坊里头一样?”

老王头试探的问道。

杨报国高看了一眼,这人有眼光。

“对。”

“他们就是来干活的,干什么活,庄里头安排,种地也是干活的一种,而干活不只是种地。”

许多人懂了。

还有些人没懂。

“做饭的,种菜的,放牛的,耕地的,每天两顿饭,力气活两顿干,轻松点的,一干一稀。”

“油盐酱醋,全部由庄子里提供,只要好好干活,可以在庄子里干一辈子。”

“可是。”

“可是也要买东西啊。”

老陈头问道。

“先试着吧,如果庄子做得好,拿出一部分钱当做补贴。”杨报国想到。

毕竟是刚开始。

万事开头难,许多事要一边做一边调整。

“你们觉得可行?”

众人为难。

没这么干过呀,谁知道佃户愿不愿意。

“可行。”

老王头满口答应。

“你以前是哪家的?”

如此有眼力见,杨报国记住了此人。

老王头大喜。

“小的以前是辽东总兵李家的。”

“李家?”

“李成梁?”

杨报国大惊。

“那是老主人,后来老爷李如柏在京城自杀后,我们这些人也没有了地方。”

原来。

李家在辽东的庄子,大多数被后金占领,李如柏兵败逃回了京城,不久后自杀。

说起来也令人感慨。

李成梁虽然为后金努尔哈赤的壮大提供了条件,可是他们这支的确没有背叛大明投降后金。

现在辽东归顺后金的,是李家的另一支。

“你们以前的事我不问,只要好好为我办事,我从来不会亏待为我办事的人。”

“庄子交给你们去办,谁办的好,我奖谁,谁要是办得不好,我就会责罚。”

十几名庄头没有意见。

他们这些以前别人家的庄头,没有新主家的收留,现在世道又不好,大家都很难。

十几名庄头前往了汤山,开始整理汤山两万亩地的事情。

果不其然。

随着消息传开,许多佃户非常的不满。

小说《九千岁外孙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《九千岁外孙》章节列表: